未來展望

1. Spiderweb 節點開支散葉

Spiderweb 的商業規模是按照官方節點(SON)以及其他P2P節點的數量來決定可提供的商業服務規模。在建置初期我們需要自行建構足夠的官方節點(SON)以及佈建資料節點(SDN)來提供OSP/BSP客戶使用。

官方節點(SON)的建置需要投入較大的資源以及合適的場地環境,從硬體的規格來比較,使用的硬體規格與資料節點(SDN)沒有很大的差異,只是在於單一節點中硬體數量以及硬體使用架構不同,當某一個地區的資料節點(SDN)數量足夠的情況下,若是當地網路環境也符合需求,能夠將資料節點(SDN)硬體整併集中,能夠成為一個新的官方節點(SON),供應給OSP/BSP客戶使用。

同時,未來在資料節點(SDN)佈建數量足夠的情況之下,官方節點(SON)的功能將可以更簡化為控制以及命令單位,因此我們可以採用現行的雲端服務供應商,例如AWS等,在雲端上快速佈建官方節點(SON),以作為與世界各地的資料節點(SDN)溝通,建構散佈在更大區域範圍的 Spiderweb 生態系服務。

2. 網路資源共享時代來臨

P2P的資源建設就像是投入了幾個種子之後,在環境養分與市場需求逐步灌溉下,慢慢開枝散葉。』

從HTTP協議發展將近三十年,中心化的網路協定架構為人類帶來了快速與蓬勃的網際網路科技應用發展,至今已經是人手一機的行動網路時代。使用者前端的演變不斷的進步與改善,然而底層結構除了速度的提升之外,並沒有太多的改變,仍舊是維持著B/S的使用模式(Browser / Server)。

中心化的網路結構雖然成熟,但是卻不夠理想,前端(使用者)與後端網路架構必須保持著同樣的效能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率,例如,在4G的行動網路時代使用3G的移動設備,是無法發揮出4G行動網路應有的速度。

但是要建設基本的IDC需要耗費相當大的成本與資源,過去因為網路骨幹建設不夠完善,因此需要穩定且高效的IDC作為媒介,提供用戶使用各式各樣的網路應用服務,然而在光纖骨幹網路的時代,以及用戶終端設備效能的提升,P2P的共享資源同樣能夠提供與中心化IDC一樣的服務,甚至終將超越中心化服務。

特別是在資源過剩的現在,為什麼全世界都在開發各種不同的共享經濟模式,使用不等於需要擁有,每一個使用者都可能成為我們下一個節點,然後漸漸擴散、強壯。這是去中心化結合P2P的核心精神,使用與貢獻並存。

Spiderweb 期望能夠提供給用戶更便捷且經濟的基礎架構,並且尋求透過與各地區的IDC以及夥伴進行合作,無論是已發展或者發展中國家,建立起當地的核心節點 – 官方節點(SON),並逐漸的擴散服務的範圍與共享的節點數量,打造完全新型態的DIDC,同時也減低使用者的成本代價,並且利用去中心化的特性提供具備安全與經濟效應的服務。

3. 與IOT的技術結合

物聯網、區塊鏈與AI是近年來最被期待能夠有官方以及民間企業大量投入資源、快速發展的三大應用。其中,物聯網以及區塊鏈更是脫離不了網際網路的支持,而AI也需要大量的運算資源。然而,網際網路成本問題仍是待解決的棘手問題。

當物聯網的網際網路成本問題得到一定的突破後,我們認為 Spiderweb 系統架構可以很有效的利用物聯網的資源擴大營運適用範圍,將P2P的資源開始以IOT網路方式擴散。

Spiderweb 也能相輔相成作為供應物聯網設備的聯網需求,物聯網設備也可成為生態系中的資源節點,最終形成一個龐大 Spiderweb 生態系。

Last updated